所以,首先,要降低欲望的强度,自己要能警觉到欲望的生起。第二,事先要有失败的心理准备。第三,即使做好了失败的打算,如果追求的是有意义的事,也不要因为挫败而轻易放弃,要有应变的准备。要知道,付出努力所收到的结果可能不是完美的,我们都有失手的时候。抱着树干在时间的洪流中漂荡,希望能够流入大海,但也可能进入一条支流,漂到沙漠中。“假如漂到了沙漠中,我该怎么办?”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接受这种可能。
然后,一定要记住前文所述,即使欲望达到了,也不可能得到绝对的永久满足感。我们已经试过无数次了,结果都一样。这不是悲观,而是认清现实,认清人类心理的现实——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东西都无法满足我们的心。
有一个办法能让我们获得快乐,且让内心保持平衡。这个办法有两个要点,第一,对于你最欣赏、对你最具吸引力的东西(吸引力强到你认为假如没有它,连日子都过不下去),不论是什么,一定要记住:不要把脸正对着它,略略转偏一些。第二,对于你最讨厌、最不耐烦、打从心里憎恶的东西,不论是什么,试着把脸略略转向它。这个世界的奇妙之处在于,越想要的东西,越去追它,它跑得越远,就像驴子老是吃不到吊在面前的胡萝卜一样。可是,当你转身不理它时,它反而会倒过来追随你。
所以,要学习平衡自己的心,试着排斥喜欢的,接纳讨厌的,不论情绪、心情、自我形象、嗜好、家人、邻居、敌人、财物,都一样。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该把心爱的花瓶丢掉。不用这么极端,我们还是可以把花瓶摆出来,欣赏它的美,从中得到乐趣。但是不要老把它搁在心头,而是要准备好有一天可能会将它送出去。一物不去,一物不来。
我的上师斯瓦米拉玛说过,每跨出一步,就要先把脚从原来占据的那一点提起来,离开那一点才走得开。再跨出下一步时,连刚刚占据的那一点都要放开。如果放不开脚下的那一点,就走不开。人生的道路上,有的人可以走得潇洒、优雅而开心,是因为他们放掉曾经占有、经历过的那些点了。有的人却走得沉重、沮丧,因为放不下原来占的那些点。能放下,能牺牲,能舍,是成功的第一条原则。 txt小说上传分享
何时才能满足欲望(3)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莫卧儿帝国的开国之君入侵印度,开创了一个百年兴旺的王朝,他的儿子——王位的继承人,不幸得了致命的重病,众医生都束手无策,国王忧心如焚。一天,有位智者来到宫廷,对国王说,要挽救王子的性命,只有一个办法,把你最珍贵的东西送出去,他就会痊愈。国王思索了一番,觉得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是那颗价值连城的珠宝,就让人把它捐出去,可是王子的病情却没有起色于是国王就召集大臣,他问大臣:“我照着智者的话做了也没有用,怎么办?”有位大臣说:“陛下,是否还有比那颗珠宝更珍贵的东西?”国王觉得有道理,就退朝闭门反省,昼思夜想。“啊!的确还有比那珠宝更珍贵的东西。”于是他走到王子的寝室,绕床走三圈,用最虔诚最坚定的心向天起誓:我的生命是最珍贵的,我愿献出自己的性命,换取他的性命!据说,三天之后,国王突然染病而逝,王子却康复并继承了王位。认为这故事是寓言也罢,比喻也罢,历史也罢,都不重要,重点是故事中蕴藏的道理:要懂得牺牲,懂得放下。
s 你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欲望的对象多得数不清,今天要这,明天要那,然而,不论对象是什么,其根本都是为了满足我们的欲望,这是共通的。问题是,既然欲望是共通的,那么有没有可能,无数欲望的对象当中也有某种共通的特质,那才是我们真正想要的?这个共通的特质存在于所有的对象之中,只是变成了各种形貌,所以我们辨认不出来。有没有可能,有个什么深藏在欲望对象之中,那是我们真正在追寻的,但又说不出它究竟是什么?换言之,我们要的是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你终于买了那件想了很久的漂亮衣服,满意了吗?没有。也许你以为多买几件才会满意,那么,去问问那些拥有许多名牌时装的人,她们满意了吗?你要结婚,好不容易结了婚又闹离婚。你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像这样永无止境的盲目追寻,永远得不到满足。上帝有时也很可怜,信徒今天说:“主,请赐我这个。”明天说:“主,请赐我那个。”信徒们能不能先想清楚再祈祷?有一个祈雨的巫师,他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农夫,另一个嫁给了陶匠。嫁给农夫的女儿要父亲多作法降雨,庄稼才长得好。嫁给陶匠的女儿要父亲少作法,天气干燥,陶土才干得快。父亲究竟该听谁的?
所以,最好先想清楚自己真正要的是什么。然而,到底什么才是贯穿所有欲望的共通因素呢?
在印度,妇女在怀孕期是非常神圣的,所有不好的事都不让她知道,也绝不让她受到惊吓,她要摄入足够的营养,要处在祥和的环境中,要多读多听伟大人物的事迹。腹中的胎儿不只是靠母亲的身体在长身体,也靠母亲的心灵长心灵。可惜现代人都不注重这些了。
印度的古老典籍中有个故事,讲的是有名的王后玛达拉撒(Madalasa),她是位已经开悟的圣人,为国王生了好几个儿子。当婴儿生下来之后,王后会把孩子揽在手臂中摇,唱吠檀多(印度六派正统哲学体系之一,是构成大多数现代印度教派别的基础。三种基本的吠檀多经典是《奥义书》、《梵经》和《薄伽梵歌》)的经典给孩子听,比如:“你的本性是清净的。你的本性是通彻的。你的本性是世间污秽的事物沾染不到的。你的本性是不被这无常世界的幻象迷惑的。”她用摇篮曲的方式,把生命的真理唱给婴儿听,提醒那暂时被包裹在身体里的灵魂,那暂时住在她称为儿子的身体里的灵光、生命之流,在被世界引诱之前,不要忘记自己的本性,不要忘记自己不是这个血肉之躯,而是灵光,是股生命之流,是有觉识的力。所以,她的儿子到了四五岁就相继离家修道了。 电子书 分享网站
何时才能满足欲望(4)
每个儿子出生时,国王都会为他们取一个很有意义的名子,像勇猛武士、圣贤国王之类,他希望能尽早定下继承人,结果每个儿子到了5岁就离家了,不当国王,而要当圣人。终于,国王受不了了,他向王后抱怨:“我走了之后,王位由谁继承?这个国家怎么办?你能不能生个可以继承王位的儿子?”王后同意了。
所以她再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就把摇篮曲改了。她教孩子为君之道,要保护子民,为子民服务,要布施而不是征敛财物,要做国家的监护者而不是所有者。她为儿子取名阿拉可(Alark)。这个名字没有任何意义,是她随意想出来的。
国王不同意,问她为什么不取有意义的名字。她说,宇宙的生命力根本就只有一股,流通于所有的有情众生,你却要为儿子取克敌之类的名字。既然这股生命力遍及一切,请问你要从哪里划开敌人和朋友的界限?所以你取的那些名字才是没有意义的,我取的名字既不抵触这大道理,也没有不好的含意。国王说不过她,所以王子就名为阿拉可,后来果然成为一位仁君。
上文已提及,如果能够保持内在的平衡力,在人生的得失之际,我们就可以安然度过。得意时不要让自我膨胀,否则逆境马上就会到来。同样地,失意时不要气馁,不要情绪化,那么逆境就不会长久,生活不会太坎坷。玛达拉撒王后知道作为国王,阿拉可一定会经历巨大的起伏,所以她写了两句话放进一枚特殊的指环,临终前交给阿拉可,告诉他,当遇到人生最大的逆境,沉入了无底深渊,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才可以打开指环。
后来阿拉可的国家遭到强敌入侵,他抗敌失败,只好逃亡,孤身一人在荒野中流浪,失去了所有的财产和权力。
跌到人生谷底的阿拉可国王独自坐在荒野中,想起了母亲的遗训,就打开手上的指环,里面只有两句话:“非圣勿执。离悟无欲。”第一句是说,什么都不执着。如果没法真的做到一切都不执着,那就去执着奉行圣道吧。第二句,什么欲望都不生,生了欲望就放下。如果做不到,就引导它成为开悟解脱、心灵解放的欲望吧。
我们既然离不开欲望,那干脆找一个终极的欲望,其他的欲望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你有这种气魄吗?你可以要大海,为什么只要一片波浪?可以要太阳,为什么只想抓住一束光?你要征服的,不是外面的世界,而是内在的世界,它就是你自己。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欢迎来到废土乐园 八十年代生活记 狄夫人生活手札 听说相公是“土豪” 至尊剑帝 重生学霸日常+番外 女尊快穿之反引诱 【末日】小鹿爱吃桃子 (爱情公寓6同人)青春继续+番外 天才萌宝腹黑妈 新同事竟是我爱人 重生火影之沙皇崛起 天龙大哥大 风声 (HP同人)HP——魔戒静止的时间 鱼人荣光 她他年代 让我辅助你配吗 心机美人+番外 萌宝来袭,枭爷小妻马甲又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