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 年,当共和国迎来第二个春天的时候,郭奕宣降生了。 他的父亲早年参加革命,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解放后,在省城一家有名的大型企业担任厂长。母亲也是这家企业的中层干部。郭奕宣的童年是在 蜜罐中度过的。可是, 1966 年那场冲击,使郭奕宣猝然从欢乐的巅峰坠落到不幸的深 谷。他父亲挨斗,被关入牛棚。母亲也被隔离审查。家里一切优越的待遇都 没有了。他和当时许多当作“狗崽子”的孩子一样,跌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他的心灵第一次蒙上痛苦的阴霾。1968 年底,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热潮中,他提着 1 只旧帆布箱,怀着 一颗破碎的心,茫然地来到了农村。冬天,东北农村的气候冷得出奇,凛冽的寒风夹着枯叶,漫天飞舞。郭奕宣的脚经常冻得发木,两手发抖,精神上也产生了一种极度的空虚与凄凉。 寂寞与痛苦中,他便从知青伙伴那里借旧书,贪婪地读起来。百无聊赖之时,他还爱津津乐道地听一些思想落后的人谈古论今。他们经常在一起,大讲蒋介石、白崇禧!从此,少年时深扎在郭奕宣心灵上的 荣辱观念动摇了,颠倒了。从此,他开始搜集三民主义书籍,研究国民党方针政策,盲目地认为三民主义比马列主义强,错误地把孙中山时期的国民党同当今的台湾国民党集 团等同起来。1976 年,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他被送到吉林省林业学校学习,回到了父母身边。 母亲委托老同志给他介绍了一个漂亮贤慧的姑娘。在他出国前,父母又拿出一笔可观的款项,为儿子操办了婚事!或许没有以后发生的事情,一切都应该这样延续下去,可生活的激流中 会有漩涡改变着人的命运啊!1983 年 3 月 9 日凌晨 7 时,郭奕宣和赵教授到达台北中心机场。出了通道口,便看到前来迎接他们的两男一女。这 3 人走上前和赵教授亲热地握手。 接着,1 辆轿车把他们载到了很远的地方,在 1 扇使人一望就心里发怵 的大铁门前停住了。透过司机前的玻璃,他看见那大铁门旁边是高高的围墙。 他们走进 1 座小洋楼。郭奕宣被安排在二楼的一个单间。一切停当后, 赵教授才指着那 3 位一一向郭奕宣作了介绍:带眼镜的大个儿是翁先生:体 态较瘦的中等个儿是曹先生;还有一位是王小姐。“哦,郭先生,久仰,久仰!”3 人几乎同时伸出了手。 他们来到了休息厅,曹先生讲了活动安排:“郭先生,明天咱们去台北玩,后天去高雄,参观两个大工厂,然后到台南看古迹。”翁先生又接着说: “郭先生今天坐飞机很累,好好休息一下吧?”于是,翁先生和王小姐告辞, 赵教授和曹先生陪郭奕宣住下。
5 天的参观旅游,紧张而愉快。他庆幸自己没白来,真是一饱眼福。 没想到晚上,一切都变了。他们把郭奕宣叫到另一房间。然后,他们 4人也相继来到,表情阴冷,咔咔的皮鞋声也显得格外沉重。翁先生首先开口 了:“现在,咱们该谈谈工作了吧!”“工作?”郭奕宣的脑海中出现一个大大的惊叹号。 王小姐和蔼他说:“对,很简单的工作。你回大陆以后,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军事、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情况写信告诉我们,好不好?” 郭奕宣只觉得一盆冷水从头部泼了下来。他机械地说:“我既不是当官的,也不是做机要工作的,哪能知道那么多事情呢?” “知道多少向我们报告多少。”翁先生一字一板,如雷灌耳。 这时王小姐向郭奕宣介绍了多种联络方法和暗号,详细规定了联络记号和收听广播的频率、时间等等,并嘱咐他回大陆后,用他们规定的方法向他 们报平安。最后,还强调说:“记住,你的化名叫王祥瑞,代号是 3925。” 王小姐讲完了。
不,这不是真的,这一定是梦幻。郭奕宣使劲掐了一下自己的小手指。 十指连心,疼痛告诉他,这是真真切切的现实。特务们看出他的神色。翁先生过去,满脸堆笑他说:“老弟,不要多虑。 我们告诉你的方法,是一种新发明的联络方法,很多人试着干过了,绝对安 全。即使发现了,也不知道是你。”
曹先生接着说:“放心,百分之百安全。只要你与我们合作,我们会不定期给你邮钱,肯定比你在美国挣得多。这样,可以提高你的生活水准。” 此时,郭奕宣完全丧失了清醒的头脑,完全失去了自控的能力,他无言 以对,不知所措。他像一条系在拔河绳中端的标志带,被自己头脑里形形色 色的理论、思想、观念、感情撕扯着。他意识到自己处于骑虎难下的境地, 他后悔了,害怕了,但也终于屈从了。他拿起笔,记下了王小姐给他留下的 通信地址。然后,他又一遍一遍地辨别了台湾特务机关对他的广播呼号:“3925 号问志请注意,3925 号同志请注意!”那短促、低沉的声音一遍又一遍地敲着他颤栗的心。
翌日,他面对着“青天白日旗”,将右手掌伸向前方,宣读了誓言,又 接受了赏赐给他的第一笔经费。至此,这个曾经佩戴过红领巾、佩戴过团徽,唱着《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长大的青年,被毒蛇紧紧地缠住了。他卑鄙无耻地背叛了国家, 出卖了灵魂,把自己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郭奕宣回国后,与台湾国民党特务机关频繁联系,台特机关通过电台一 遍又一遍地对 3925 号进行密码广播,布置任务。我国家安全机关很快破译了 这种新的密码信号,将郭奕宣逮捕归案。 1985 年 7 月 8 日,依照《中华人 民共和国刑法》第 90 条第 1、3 款,第 50 条之规定,某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反 革命间谍罪判决郭奕宣有期徒刑 12 年。在庄严的国徽下、在肃穆的法庭上、 在神圣的法律面前,郭奕宣低头了,猛醒了,他这才觉得自己重重地跌倒了, 跌进了一个罪恶的深渊。
后 记
一年前,拙作《金陵新传》(全四册)由华文出版社出版。在社会上引 起了一定的反响。出版社和作者都接到不少读者的来信,这些读者在肯定了《金陵新传》内容翔实生动的同时,也中肯地提出了一些缺点,如有些地方 行文粗糙、材料堆砌的痕迹比较明显等等。随着海峡两岸关系这一热点为越来越多的读者所关注。华文出版社提出 了组织有关反映这类内容的系列丛书的选题计划。作者应邀担任了编著工 作。现在形成的这套《台海风云录》丛书(上),共计五本。全套丛书利用 了《金陵新传》书的基本素材,补充了大量新鲜内容,重新设计了书稿的结 构,对文字表述进行了仔细斟酌。
为方便读者把握历史全貌,书中引用了有关事件和人物的背景材料。由 于时间紧张,来不及精心选择,造成了有些地方的内容虽然不失可读性,但 显得累赘;有些地方的内容虽然不失史料价值,但欠严谨。奇Qisuu。сom书同时,对一些材 料的使用,没有来得及消化,行文多有生硬之处!。对如此一些不足和缺 憾,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本套丛书是集体劳动智慧的成果,除了华文出版社的努力工作以外,有各界前辈和同仁如陆先高、贺海萍、高文亮、王强、聂天舒、南星红、张欣、 李华、阳君莉、南卫东、李健、刘海东、刘海涛、周明、成跃来、王玉、席 朔峰、蒋蓉、范亚男、蒋洪等数十人,参加了本书的指导或具体工作。在此, 一并表示衷心地感谢!
李健1996 年 6 月 16 日
附录一
台湾“警总”内幕
前些年,美国联邦法庭开审谋杀江南案,揭发出台湾情治部门“中央情 报局”许多惊人内幕,例如拟用 4 亿元巨款收买竹联帮,安排杀手越洋行凶, 情治系统在各地无所不为等等,都是触目惊心的内幕新闻。
据台湾有关资料介绍:在台湾,除“中央情报局”外,另一个情治机构——“警备总司令部”也是叫人谈虎色变的。它以对付反对派、“异己分子” 出名。刁斗森严的“警总”
“台湾警备总司令部”简称“警总”,成立于 1958 年 7 月 1 日,至 1987 年撤销共存在了 29 年。在这 29 年中,“警总”的政治地位、权力不断膨胀 扩大,“警总”以“军令掌理民政”的“权宜措施”行事,并不具有“法定” 地位,唯其如此,有关“警总”职权的行使及角色,更是可大可小,极富争 议性。在台湾,“警总”是无处不在的,“警总”负担全台湾戒严地区卫戍、保安、军事动员、文化检审、出入境管制、邮电检查、监听电讯等重大任务; 故其动向备受瞩目。“警备总司令”是最高头头,一向都由台上将级大员出 掌,而历任“总司令”在职期间,一直都有很多事件爆发,他们也都因“政 治事件处理不当”而下台,这几乎成了“警备总司令”去职的“铁律”。
“警总”的八个时代
“警总”成立至今,先后有八人出任此一要职。在这八任“总司令”中, 由于各人风格不一,际遇殊异,因此,造成“警总”对外行使职权的特性, 每个时代都有其不同的“风貌”。“警总”28 年的历史,依“总司令”在职 期间区分,可分为八个时代:…qī…shu…wang…第一任“总司令”黄镇球:“警总”仓皇过渡时代 黄镇球出身保定军校第九期。是国民党败退台湾初期崛起的将领。黄镇球历任军校教育长,“军委会防空总监”、“联勤总司令”、“国防部副部长”。1958 年 7 月 1 日,蒋介石改组特勤机构,成立“警备总司令 部”,黄镇球奉命接管“警总”。1958 年 8 月,黄上任未满 1 月,即奉调“总统府参军长”,为“警总” 历任“总司令”中,出身背景最特殊,而任期最短的将领。据悉:黄镇球之下台,与蒋介石“斗智”有关。此因:(1)蒋介石不想让保定军校出身的将领氏期主控“特情机构”,故其重 用黄镇球,无非是在试探黄镇球的“政治智慧”,藉此观察黄镇球的“忠贞”, 能否为其所用。
(2)黄镇球虽系行伍出身的旧式军人,但为人颇识大体,深谙官场进退 之道。尤其在“孙立人事件”后,他更是戒慎恐惧,当他获悉老蒋的“用意”时,他立刻“望风承旨”迅速将权力交出,以释当局的“疑虑”。
(3)黄镇球不擅情治工作,故而,在处理重大事件上,须向情治老手李 立柏、朱致一、夏季平等三位“副总司令”“请益”,否则,他所批阅的公 文,几乎出不了“总司令办公室”的大门,使他饱受“牵制”之苦。
黄镇球交出权力后,深获蒋介石的“赏识”,特意“重用”黄镇球出任 “总统府参军长”,并晋升为“陆军一级上将”,为保定军校出身的将领中 的最后一位“四星上将”。
黄镇球就任仅一个月,对“警总”谈不上有多大的建树。但以他的辞职 意义而言,对台湾的政局,可有若干的启示。诚如黄镇球的一位部属所说: “国民党的政治人物,在政潮起伏中,能从心所欲的放弃权力,可谓少之又 少”。第二任“总司令”黄杰:“警总”权势鼎盛时代 黄镇球去职后,黄杰入主“警总”,象征黄埔系统当政时代的来临,促使“警总”领导体系起了很大的变化。过去,在黄杰之前,执掌戒严、卫戍、保安、情治等重大任务的将领,如纽先铭、孙立人、黄镇球、李振清、余伯 泉、徐培根等人,都不是黄埔出身,他们虽是蒋介石的亲信或左右手,但却 不是蒋介石亲自调教出的“子弟兵”。因此,在人事任命的过程中,他们“忠 贞”的程度,常引起蒋介石的疑虑。而黄杰却不然,他出身黄埔一期,对蒋介石一向“孤忠耿耿”, 1949年退出大陆前夕,黄杰率部转战西南后进入越南,被法国殖民政府囚居在富 国岛上,他以“忠贞不屈”的决心,一心返台追随蒋介石,被国民党捧为“海 上苏武”。 1953 年,他如愿以偿率部到台湾,即出任台湾防卫司令, 1954 年接替孙立人担任“陆军总司令”,“孙立人事件”后,奉调“总统府参军 长”,从此,他在蒋介石的提携下,展现其雄厚的实力,成为当时最具实权 的将领。一般而言,蒋介石重用他,系回报他的“忠贞”。可是,据“警总”前副参谋长王某表示:“蒋介石重用黄杰的政治意义在于:(1)表明蒋介石支持“警总”的立场,使“警总”的权威在短期内得以 树立。(2)建立情治系统新的领导体系,而使“警总”“以军令掌理民政”的措施,可实施得更彻底。
(3)黜退老将,使何应钦、郭寄峤、余伯泉等非黄埔嫡系将领至此不复 当权。(4)可显示蒋介石对戒严法的重视。 除此之外,黄杰接掌“警总”,也奠定未来出任“总司令”的人事传统所须具备的条件。据一位陈姓退役将领分析说:基于“警总”传统人事的安 排,及情治系统“互相制衡、彼此监督”原则的考虑,出任“总司令”的条 件为:(1)必须出身黄埔系统,且是“最高领袖”忠贞的长年部属。
(2)个性沉稳内敛,具有调和鼎鼐能力,处理事务能“先意承旨”,遇 事能任劳、任怨、任谤,而为当局分忧解难,无视于外界责难。(3)在军令部门曾担任主管情治业系的首长,与具有指挥兵团作战的资历。
(4)在国民党内,须位居国民党中央委员。
(5)确立“总司令”的产生,一律以“外调”为主,而不由内部将领循 序而升。以出任“总司令”的条件推断,“警总”权势之大,绝非偶然,以黄杰 时代而言,他的确没有“辜负”蒋介石的“期望”。在短短四年内,黄杰大 量引用防卫总部的干员,以增进“警总”内部的强悍作风。他为了巴结蒋经 国,时时借重政战势力,加强意识形态的办案基础。他也厉行“非国民党员” 不得为“警总”干部的政策,使“警总”上下成员,在“政党认同”的情势 下,对于不利“党国”的组织和个人,都视为敌人,加以监视或镇压。黄杰的努力,终于使“警总”成为台湾最负盛名的情治机构,令人闻之 而色变。综观“警总”在黄杰时代办案“绩效”,雷震案的发生就是一个现成的 例子。据当年承办此案的台高级官员张某说: “1959 年 9 月 4 日,黄杰以迅 雷不及掩耳的强硬手腕逮捕雷震后,贵为副总统兼行政院长的陈诚,竟不知 悉此事。事后,陈诚严厉诘问黄杰说:‘处理重大案件,依行政权责区分,‘警总’为何不事先报院核定?’拒料,黄杰出示‘总统手谕’说:‘我循统帅系统,报请当局核备,而后奉最高统帅指令行事,无须事先报院核 定’!”黄杰强悍的答复,令陈诚为之气恼。由于黄杰处理雷震一事,手法干净利落,并主动为当局背了一世的“黑锅”,复以其肃清侧反案件,迭有绩效,颇见重于当局,从此官运亨通,政 治地位扶摇直上,先后膺命要职,出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国防部长”、国 民党中常委,并晋升“一级上将”,其一身兼俱“党政军情”四大系统资历, 可谓是黄埔将领的“异数”。第三任“总司令”陈大庆:“警总”交替时代 黄杰之后,接任“警备总司令”的是陈大庆。他出身黄埔一期,一生的军旅生涯与情治工作有关。在大陆时代,他曾任京沪杭警备司令、淞沪警备司令,为汤恩伯的助手。1949 年,在上海与人民解放军作战时,与蒋经国结 为莫逆,成为蒋氏麾下的情治大将。国民党逃台后,任“总统府机要室资料 组”副主任(主任是蒋经国)。 1953 年,出任“国安局副局长”。不久即 升任?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后策 [头文字D]生命的速度 随遇而安的樱花 油画里的捣蛋鬼 谢幕+番外 绝世文鼎 装A后被国民弟弟抱了[穿书]+番外 指绕宫墙柳gl 呦,祖宗来了+番外 灵选风华 蝶恋禛 国师带着皇帝的小金库一起穿了+番外 妖瞳媚世 你惹他干嘛?他是邪神走狗啊! 校草的小作精那么甜呀 太师被迫和我组cp+番外 我们校长画风不对 盛宠妈宝 后宫林菀传 荒古神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