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小说

乐天小说>故乡明月有谁争 > 第21页(第1页)

第21页(第1页)

另一面,也让茶场老板、皮货商人和食盐分销商感受糜家在商道上的实力和为人。这是一招双赢多赢的棋。

乔迁之喜办完之后,一个让许多人家在今后一年之内也能有乔迁之喜的大计划开始在糜海仓的脑子形成。

他要把自家居住的仓库和晒场两侧各一里地一直到江边的这半面山坡统一规划一下。

他要以晒场为中心,以晒场到江边码头的道路为轴线,设计一个集居住、商号、学堂和市井文化于一体的新型集镇。

商号之中,除了目前已经和自家签订了承租协议的钱庄、饭庄、茶馆、客栈、绸布店、裁缝店、粮油店、洗澡堂、杂货铺、铁匠铺和杂耍之外,他还希望有酱醋坊、油坊、剧社、大车店,当然官方若有邮政、税务、警署来设点那是再好不过的了。

但是,眼下糜海仓是要保密的,因为这土地还不是他的,他担心地主们坐地起价。

最先规划的当然是码头和道路了。码头他听了褒河码头老板的建议,分三步来建设。

第一步,根据自家需要,适当扩大规模。第二步,吸纳想来这里发展的其他商户联合开发,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形成集镇,吸引市民和社会力量进入。第三步,形成茶叶和食盐专业中心市场,吸引八方商号。

糜海仓见过的江滨城镇多了,他首先想到了重庆。他要把自家门前到江边这面百余米山坡地规划成四、五个台阶。

晒场和码头的高度已经固定下来了,码头的平地要尽可能地宽一些,这是决定将来的码头吞吐量的关键。

多少泊位、多少仓库、多大的货场,是他首先要保证的。码头和晒场之间再规划四级台地,每一阶台地能面对面建商铺,中间一条能过马车的街道。

至于自家临时住宅背后的山坡,等码头通向官道的马路修筑时一并规划。

这本就是一片以风化乱石为主的荒坡,树很少,但都很大,应该是能适应这里的气候的原始林木,糜海仓非常看重它们。

更多的是长了些狼牙刺、蔷薇、马槡等荆棘和小灌木,土地的主人提出以山坡入股、五五分成的方式联合开发,糜海仓当然是同意的,只是提出要确保第一批入住的商户要占居道路两边的核心位置。

双方一拍即合。

在冬无严寒的梁州,冬天枯水期正是码头建设的黄金时期。

糜海仓首先以将来码头的股份为条件招了采石场和石灰厂进驻现场,以自家田地的承租户和准许进入码头做生意为条件,招收了近百名壮劳力开始建设码头。

每天登记每个劳力的出工情况,将来从宅基地的地价中抵扣。

这样一来,每个人都是在给自己家干活,积极性自然很高涨。

因要运送物料,晒场到码头的道路是在码头开工前最先建好的。

在清理河道和泊位的时候,从河滩打捞上来的沙石已经解决了一半用量,采石场主要是提供些方方正正的料石。

码头的江岸建好后,回填码头货场的材料,则充分利用了平整山坡台地时挖出来的土石方。

台地的建设要快得多。在划好线后,根据各家出价高低,台地的铺面位置很快就被一抢而空。

等到第二年清明节新茶上市时,码头已经具备了投入使用的基本的条件。

在建设码头的同时,糜传家带着邹宝栓、黄满银、黄满锐和租户中没有骡马的人家,随青海帮的马锅头去羌藏地区买马了。

等到除夕前,四十多匹适应青藏茶路的高头大马已经在菊花岭安了家,加上各家带来的骡马,差不多有六十头大牲口,让糜家的商队还没有上路,就成了这一带的一道风景。

十几户人家的马队成员,整天吃住都和这些牲口在一起,也让那些没有其他生计的人家心里痒痒的。

糜海仓是不担心当地绿茶供应的。除了午子仙毫等名品外,其他诸如毛尖、炒青等梁州茶、安康茶,都是上门求他的。

当然,自家从青海驮回的皮子、食盐等他准备先和原先的经销商打打价格战,他当下的唯一目的就是要让这个码头先火起来,成为茶叶、皮货和食盐的集散地。

为此,他和所有的供应商、分销商达成一个协议,茶叶,糜家只在菊花岭码头收货,皮子、食盐,糜家只在菊花岭码头放货。

同时,糜海仓也拿出了奖励的策略,对最先到达码头的货船减免一年的费用,对一年内五次以上抵达码头的货船减免一半的费用。

除了维持冉州那边二儿子糜佑家的生意量之外,糜家往青藏地区运送的白茶、黑茶、乌龙茶,都是订货后请各地的茶商送到菊花岭码头来交货的,这极大地提高了菊花岭码头的茶叶集散地地位。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快穿之男主是我的  玉狐狸  太上忘情录  小舟寄余生  任务系统:终极一班开始  嘿,老男人  逆天道,召异兽,弃女她虐渣成瘾  阴婚绵绵之鬼夫找上门  浊欲【CP完结+番外】  豪门女配c位出道[古穿今]  倾尽天下  全民御兽:我的宠物能无限进化  吻你以歌[娱乐圈]  首席宠爱  柯学之银弹  机器人和人  穿成反派boss的替身情人[穿书]  艳照门徒  琉火焚冰  吃瓜!顶流夫妇隐婚生了五胞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